加州大学论坛博客 blog.ucbbs.org
    转到 加州大学论坛 新版  | 返回论坛旧版   | 日 历 Calendar  | 我的文章 My Posts  | 资料修改 Modify ID  | 留言簿 Message  | 登录 Sign In  | 退出 Sign Out  
  版主: chunhua    
内存盘使用gavotte ramdisk经验[转载修改]

发表文章 发起投票 | 关 闭 窗 口     
  Blog > DingMD Blog--www.dingmd.ucbbs.org   内存盘使用gavotte ramdisk经验[转载修改]  
 作者  正文: 内存盘使用gavotte ramdisk经验[转载修改] 回复:0   点数:3846   1 楼  
   dingmd




分区管理员
积 分:1667
总数第:463 贴
来 自:USA-旧金山

 奖惩

   内存盘使用gavotte ramdisk经验[转载修改]
   摘自 加州大学论坛旧版 (Universities in California Bulletin Board System)  dingmd  2008-01-20 13:36
网友gavotte开发的ramdisk,也是从微软的ramdisk改写的,完全免费,支持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,内存盘容量没有限制,并且经朋友们长期使用,非常稳定。

内存盘的特性是数据完全存储在内存中,所以一旦关闭计算机,就会导致内存盘中的数据完全丢失,这个特性使得内存盘特别适合于存储一些临时文件,如IE的缓 存,Windows和应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,这些文件都适合放到内存盘上,从而减少硬盘上文件 碎片的生产,并且不需要主动删除这些临时文件,一旦重新启动,这些垃圾文件就自动消失了。
也正是这个特性,使得内存盘不适合存储重要的数据,文档,因为一旦死机,这些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gavotte原来的Ramdisk 和微软的ramdisk一样,仅仅是一个驱动程序,修改设置需要手工修改注册表,不太直观,我经gavotte的用意,写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界面,用于控制 ramdisk的安装,卸载,以及修改设置。操作系统要求是windows 2000以上,内存256兆以上,内存很少,就不要用内存盘了,否则会降低windows的运行效率。

现在ramdisk 的安装和设置非常简单,安装如图install,运行ramdisk ,如果ramdisk还没有安装,那么仅仅是Install ramdisk 按钮可用,单击按钮,开始安装,windows 可能会警告驱动程序没有数字 ,如图warning,不去理睬它,按yes就可以了,好了,安装完毕,这时除了Install ramdisk 按钮以外的其他按钮都可用了。
设置也很简单,仅仅包括盘符,内存盘大小,内存盘的类型,这3个选项。还有一些高级设置需要修改注册表,一般情况下不需要,具体看ramdisk的说明。
内存盘大小,单位是千字节,这个数值完全取决于你的电脑的内存多少,如果你的电脑只有256兆内存,那么内存盘的大小最好不要超过64兆,如果你有1G内存以上,甚至可以把内存盘的大小设置为784兆。
盘符的设置,没什么好说的,缺省是R,只要是没有使用的盘符都行。
内存盘的类型,缺省是硬盘(fixed),还可以设置为软盘(removable),等等。
选择好需要的设置后,按apply按钮或者Ok按钮就可以了,打开资源管理器,你就会发现多了一个
盘符R(假定你设置的盘符是R,以后都直接用盘符R来代表内存盘)。

设置步骤详解:
首先将ramdisk文件夹copy到C:\program files目录下运行,设置为Z盘,选择内存盘类型为硬盘(fixed),然后点击OK.如果2G总内存可以设置1G的内存盘,如果是1G的总内存,可以设置为128-256MB。可能需要重新启动系统来使设置生效。设置好后在My computer中找到Z盘,其根目录为TEMP,为了稳定,系统的文件夹要建立在根目录TEMP下.TEMP根目录下不能再建立TEMP文件夹,因为发现有重新启动后TEMP文件夹消失的现象。如果是临时储存,可以新建任意文件夹,但是重启后将全部消失.
内存盘设置好后,就是优化系统,充分发挥内存盘的作用。
1、首先设置系统的临时文件夹目录,告诉系统和应用程序把临时文件都写到内存盘上,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,又不需要担心死机导致的临时文件夹目录逐渐增大的问题。
右键点击桌面上面的"我的电脑",高级=》环境变量,包括用户环境变量和系统环境变量,都改成Z:\TEMP,记住,最好不要用Z:的根目录作为临时目录,也千万不要设置到Z盘的TEMP以下的子文件夹下,因为重启导致文件夹消失,将导致不能运行软件的严重错误。
2、更改IE的缓存目录,告诉IE把浏览网页时产生的临时文件都写到内存盘上,可以加快ie的浏览速度,选择 控制面板=》intetnet选项=》常规=》设置,修改IE的缓存目录到Z:\TEMP\下,如果是宽带,这个目录大小设置3-5M即可(本人因为有2G的内存此项调整为50MB),计算机会重新启动,在Z盘的TEMP根目录下可以看到自动添加的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目录,是个隐藏文件夹。
3.将Acdsee的数据库文件设置到Z:\TEMP下。
4、其他应用程序,如winzip,需要单独设置,一般都比较容易找到修改设置的位置。但是如果是在设置系统的临时文件夹目录以后,安装这些软件,一般会根据系统设置自动调整,不需要修改了。
5、编译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,用过visual C 或者Gcc开发的朋友都知道,编译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文件,少的也有十几兆,可以调整编译器的设置,使得编译产生的中间文件都存到内存盘上,可以极大提高编译速度。
6、现在很多朋友使用P2P软件下载,如edonkey,emule,BT等等,这些软件的一个缺陷是由于是多线程访问硬盘,使得硬盘的磁头大量的无规律 的移动,可能导致硬盘磁头的磨损,但是这个缺点对于内存盘来说,却根本不是缺点,因为内存盘根本没有磁 头的机械运动,不过要记住下载完成后,要及时把文件拷贝到硬盘上,以免重启动后文件丢失。
7、开临时ftp服务器分流热门文件,如果内存足够大,可以把热门的文件完全放到内存盘上,这样就不怕多线程访问ftp造成硬盘损坏的问题了,前提是要下载的东东比你的虚拟盘要小。
8、虚拟内存设定到Z:虚拟内存盘中,最小和最大容量分别设定为300MB和1022MB,同时禁用硬盘所有分区上的虚拟内存,之所以设定为300M,因为一般情况下,200MB已经够用,剩下的空间可以用于emule,BT等文件的临时文件夹,或者用于暂时出错数据(注意关机后就会全部丢失).这样设置后,计算机速度提高很多很多(呵呵,自己感觉几倍)。

一般,修改设置不需要重新启动,但是,如果有其他应用程序正在访问ramdisk,会要求重启动,这时最好关闭访问ramdisk的程序,值得注意的是 ie的缓存,如果被设置到ramdisk,这时修改内存盘的设置,就会要求重启动,因为IE缓存在登陆后 就被资源管理器打开了,即使没用IE也会被占住。方法是登陆另一个管理员账号,或者修改IE缓冲目录(修改IE缓冲也要求重新登陆)。
我照上面做了设置,不论网页打开的速度,还是应用程序的打开速度都明显提高,感觉就象整个机器全部升级后那种畅快。
   摘自 加州大学论坛旧版 (Universities in California Bulletin Board System)  dingmd  2008-01-20 13:36
  
  2008-01-20 13:36        Edit 编辑文章 Quote 引用回复 View ID 查看作者资料 Send Private Message 给作者发悄悄话 Author's all Posts 查看作者的所有帖子 Delete 版主操作 删除文章
 
  发表文章 发起投票 | 关 闭 窗 口
回复标题 Reply Title:
CCB 标签:
缩放输入框: 5 6

回复内容 Reply Contents:
   CCB 标签帮助  [表情分页] [表情全显]
表情图片:

读取表情图片中......
会员代号 UserName:
会员密码 Password:
贴图 Image Link URL:
(可自动分析图片连接)
链接 Link URL:
(可自动分析多媒体连接)
 附件 :
  
附件上传限制在 5000 K 以内
 回复选项:  限注册用户 积分10以上 HTML代码
K&K Hair Design 新出发点发廊 20% off for UCBBS! Citibank $150 Gift cards + Triple ThankYou Points 美国风光旅游文化集团UCBBS特别折扣 沈律师事务所移民等业务特别优惠 台湾茶 UCBBS 特价优惠 llamas 汽车保险折扣for UCBBS 1 DOLLAR MOVING Company 展华家私公司10% discount for UCBBS 华大中文学校特别优惠! Elaine's Skin Care special discount for UCBBS!
旧车买卖特别优惠 新车路考教学特别优惠! 威威旅游全美机票价格最低UCBBS更特惠 . . . . . . .



Powered by CCB Version 5.206 © 2003-3 All Rights Reserved
加州大学论坛 WWW.UCBBS.ORG (Universities in California Bulletin Board System) 版权所有
联系我们 Contact Us